展厅展馆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服务

18512833186

全国咨询热线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

青少年教育基地展厅设计-未成年法治普法教育研学基地建设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-05-16丨 阅读次数:66

一、项目背景

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阶段,未成年人的法治教育愈加受到社会关注。加强未成年群体的法治意识、规范行为习惯、增强自我保护能力,是新时代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。

建设集教育、研学、体验、传播于一体的法治教育研学基地,既是落实“法治进校园”“法治教育常态化”的创新举措,也有助于构建学校、家庭、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体系。


二、建设目标

本项目旨在打造集沉浸式体验、互动式学习、模块化研学、案例化教育为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展厅,构建系统化、情境化、趣味化的法治学习环境,形成可复制、可推广的青少年法治教育研学基地示范样板。


三、设计理念

寓教于乐,沉浸式体验:通过互动多媒体、情景还原、数字沙盘等手段,将抽象的法律知识具象化、生动化。

因龄施教,分层分级: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,制定适龄化展项内容与表现形式。

案例导向,警示教育:精选典型未成年人违法案例、校园欺凌事件、网络陷阱案例,开展“以案说法”,增强警觉性。

科技赋能,智慧传播:融合AI问答、沉浸投影、虚拟法庭、互动答题等智能化展示手段,实现人机互动和数据留痕。

多元融合,社会参与:搭建政府、学校、社区共同参与的平台,形成持续运营、联动共建的普法机制。


四、展厅功能分区设计

1. 前言导入区(公正之光)

内容:展示国家法治发展历程、青少年法治教育重要性。

形式:环幕投影+图文展墙+数字灯箱。

2. 宪法教育区(法在心中)

内容:青少年与宪法的关系、权利与义务认知。

展项:互动宪法触摸墙、数字答题机、权利责任对照展。

3. 典型案例警示区(镜鉴未来)

内容:展示校园暴力、盗窃抢劫、网络犯罪等真实案例。

展项:全息还原“校园欺凌法庭”、案例微剧场、角色扮演法庭审判等。

4. 法律知识普及区(知法懂法)

内容:重点介绍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等法律知识。

展项:漫画法条、法律情景剧、问答闯关区。

5. 法治实践体验区(模拟法庭)

内容:学生分角色扮演庭审过程,体验司法程序。

展项:标准审判区布景、电子法袍、AR审判助手、法官/律师角色指引系统。

6. 网络安全与防范区(守护青春)

内容:识别网络陷阱、防范网络欺诈与暴力。

展项:互动答题机、沉浸式VR体验“网络迷局”。

7. 家校共育区(携手护航)

内容:引导家长了解青少年成长规律与法律边界,共建共育。

展项:亲子互动游戏、成长法律书籍阅读区、家长讲堂短片播放区。

8. 研学成果互动区(法治树下)

内容:展示研学活动成果,设置“法治星推官”“法治画廊”等学生参与互动板块。

展项:学生作品展、打卡拍照墙、电子签名留言系统。


五、运营与研学配套建议

定制化研学课程:根据不同学龄段设计模块化课程内容,如“小法官体验营”“校园防欺凌课堂”等。

定期主题活动:如法治知识竞赛、模拟法庭挑战赛、青少年法治演讲等。

师资力量配套:引入法律专业志愿者、法官、警官参与讲解或实践演示。

移动普法延伸服务:建设移动法治展厅、法治宣传车,实现下沉普法。

数据化管理与留痕:通过电子导览、人脸识别、扫码答题等系统,实现全过程数据记录与研学报告生成。


六、技术与材料运用

多媒体融合技术:全息投影、体感互动、VR/AR技术、智慧导览系统。

绿色环保材料:采用低碳环保展材,保障青少年健康安全。

智能化控制系统:实现展项的联动控制、语音讲解、灯光互动等功能。

未成年法治教育不应止于“说教”,而应通过体验与互动,让青少年“亲眼所见、亲耳所闻、亲身所感”。本项目力图打破传统法治宣传的单一形式,构建可体验、可交流、可沉浸的新时代普法教育场景,助力青少年成长为知法、守法、用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