展厅展馆策划设计施工运营一体化服务

18512833186

全国咨询热线
当前位置: 首页> 新闻中心 >

展厅文化长廊设计-中国传统非遗文化长廊建设方案

发布时间:2025-01-17丨 阅读次数:158

效果图5

绵虒镇史馆效果图6

绵虒镇史馆效果图3

项目背景

目标:

通过文化长廊的设计与建设,展现中国传统非遗文化的精髓,传播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,增强公众对非遗保护的认知。

受众:

针对广大公众、学校、政府机构及文化组织,提高非遗文化的影响力和传播力。

功能定位:

展示功能:以互动多媒体及实物陈列为主,展现非遗技艺、历史和文化内涵。

教育功能:设有非遗工坊及沉浸式体验,面向学生及文化爱好者开设非遗课程。

传播功能:通过动态数字内容和宣传展板,形成可传播的非遗文化知识体系。


设计思路

空间规划:

根据长廊的长度和宽度进行模块化设计,规划若干文化主题展区。

入口区域:设立非遗文化的主题雕塑或艺术装置,结合中国传统元素,如祥云纹样、灯笼、屏风等。

核心展示区:按照非遗类型(如传统技艺、表演艺术、传统医药、民俗等)划分展区,每个展区突出一个主题。

互动体验区:采用虚拟现实(VR)、增强现实(AR)、体感设备等技术,让参观者能够“动手”参与非遗技艺制作。

休闲文化区:结合中国传统庭院风格,设置休息座椅和阅读区域,打造沉浸式文化氛围。


设计风格:

整体设计采用传统中式风格,结合现代科技元素,形成古今结合的视觉效果。

运用非遗相关的图案纹样,如青花瓷纹、剪纸花纹、木雕花纹,点缀在墙面、地面和天花板上。

色彩搭配以红、金、黑、白为主,突出中国文化的经典色调,同时运用灯光强调文化主题。


内容设计

非遗文化展示模块:

实物陈列:展示剪纸、刺绣、陶瓷、木雕、竹编等非遗作品,配以文字和图像介绍其历史渊源与技艺特色。

多媒体互动:播放非遗传承人的故事和纪录片,设置触摸屏查询非遗知识。

动态场景:通过光影技术还原传统场景,如古代工坊或传统节日场景。

非遗文化体验模块:

手工制作体验:设置剪纸、书法、陶艺等DIY体验项目,让参观者亲身参与非遗制作。

非遗技艺演示: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技艺,如昆曲表演、古琴演奏、传统刺绣等。

数字沉浸体验:利用全息投影呈现非遗文化精髓,如二十四节气动画、传统舞蹈动态演绎。

教育及传播模块:

文化讲堂:设置非遗文化讲解区,可举办小型讲座或文化沙龙。

数字传播平台:通过大屏幕或互动设备提供扫码体验,链接到非遗文化的线上资源库和短视频平台。


施工与材料建议

主材选择:

墙面:仿古木纹板、宣纸纹理墙板或非遗题材壁画。

地面:防滑青砖或仿古地板砖,局部嵌入镶铜纹饰。

展柜:透明防护玻璃、古铜色镶边金属框架。

天花板:采用木格天花,搭配传统花纹镂空装饰。

照明系统:

主光源:暖色LED灯带,增强整体氛围感。

局部灯光:射灯重点突出非遗展品的细节。

动态光影:采用激光投影技术展现非遗动态内容。

预算及实施

预算估算(以50米长廊为例):

设计与策划费用:10万人民币。

装修施工费用:30万人民币(包括展柜、地面、墙面和天花板材料)。

多媒体设备费用:20万人民币(包括显示屏、触摸屏、VR/AR设备等)。

其他费用:10万人民币(包含传承人酬劳、互动体验耗材等)。

总预算:约70万人民币(可根据实际规模调整)。

项目周期:

前期调研与策划:1个月。

设计深化与施工:3个月。

测试与验收:1个月。


项目亮点

融合传统与现代:通过现代科技手段,让传统非遗焕发新的生命力。

沉浸式体验:以互动性和参与感为核心,吸引更多年轻人了解非遗文化。

可持续发展:结合数字化传播,将非遗文化的价值扩大到更广泛的受众群体。